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材料一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图片。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开元盛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是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19世纪末期哪次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出现的局势?
(3)图三是哪次侵华战争后的场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4)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指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内容?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近代化的探索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请你说出在图1的探索运动中,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请你说出图2的探索运动中,两位杰出的领导人物分别是?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但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
(4)第三个运动中统一指挥革命运动的政党是?运动中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革命的果实最后被谁窃取?这次为什么说革命最后失败了?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材料三: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实在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个强盗是指?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什么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1)三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些不平等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第一个条约中直接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目的的条款是?第二个条约签订时的中日双方代表是?第三个条约签订后,北京城的哪一区域中国人不能再进入?
(3)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你学到了那些历史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