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图甲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对于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我们仍需正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表一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对比表,图乙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丙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
10年增长(%)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2000年)
12.7亿
11.66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第六次(2010年)
13.4亿
5.84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2)结合表格分析,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E.计划生育                         F.鼓励生育
G.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H.吸纳海外移民
(3)结合材料二中的表一、图乙,可看出东部地带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达3128万,从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迁入区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4)据材料二中图乙、图丙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_,速度_______;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城市总数量明显______;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______。
(5)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均为
气候区,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2)本地区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3)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1)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A;B;C
(2)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近代以来,由于以及京杭大运河淤塞,大运河沿岸的扬州等繁华城市曾一度衰落。
(3)B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性工业城市和_________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说明一般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

(2)图中不存在上述关系的一个国家是(举一例即可)。
(3)孟加拉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如果该国的人口出生率为4.5%,则其死亡率是
(4)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预期寿命最短的是
(5)对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寿命作出简单的分析。

读下面材料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北视察时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________。
(2)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和德国鲁尔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鞍钢在改革与发展中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在综合整治中的哪些经验?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
(4)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公顷)
7500
6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