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Ω 2A”字样,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
(1)甲、乙两组同学按图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在图中的_______点处(选填“a”或“b”)。
(2)如果(1)中的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正确,当他们闭合开关S后,却发现小灯泡都不亮,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见表。请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填入表中的空格内。(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均正常)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当时的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直尺上方,且底边与直尺相互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且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表明像与物的大小。这时,若把蜡烛B换成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填“实”或“虚”)像。
小希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实验中最好选择规格(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AB、UBC、UAC。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用公式表示)。
实验次数 |
UAB/V |
UBC/V |
UAC/V |
1 |
0.8 |
2.2 |
3.0 |
2 |
1.0 |
2.0 |
3.0 |
3 |
1.2 |
1.8 |
3.0 |
(4)小希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
① 寻找普遍规律② 减小实验误差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得出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于是他灵机一动将图甲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6)给你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物块(可沉入水中和待测液体)和待测液体,请你写出如何利用这些装置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及最终密度的表达式。
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连接实物时,开关应_______。
(2)如图甲所示,闭合电路前,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____,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并在方框中画出该实物图的电路图。
(3)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其中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V。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1.0 |
1.5 |
2.0 |
- |
3.0 |
电流I/A |
0.2 |
0.3 |
0.4 |
0.5 |
0.6 |
(5)下图丙中作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并写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