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氢氧化钠溶液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 D. |
草酸溶液 |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溶液逐渐褪色 |
现有pH=5的CH3COOH溶液10 mL,要使其pH增大3,可采取的方法有( )
| A.向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 L |
| B.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
| C.加入一定量pH=8的NaOH溶液 |
| D.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
下列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 A.pH=9的氨水稀释1 000倍 |
| B.pH=9的烧碱溶液稀释1 000倍 |
| C.pH=5的盐酸稀释1 000倍 |
| D.pH=5的氯化铵溶液稀释1 000倍 |
313 K时,水的Kw=3.0×10-14,则在313 K时,c(H+)=10-7 mol/L的溶液( )
| A.呈酸性 | B.呈中性 | C.呈碱性 | D.无法判断 |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0.10 mol·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c(NH4+)>c(Cl-),c(OH-)>c(H+) |
| B.c(NH4+)=c(Cl-),c(OH-)=c(H+) |
| C.c(Cl-)>c(NH4+),c(OH-)>c(H+) |
| D.c(Cl-)>c(NH4+),c(H+)>c(OH-) |
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
|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
|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
|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