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 D.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 |
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钙溶液,若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
B.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溶液 |
C.把溶剂蒸发掉20g |
D.加入3g氯化钙晶体 |
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50℃时84g,、60℃时90g。右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
B.随着温度的升高,Z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
C.3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Y |
D.50℃时,Y、Z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作溶剂 |
B.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作保护气 |
C.盐酸具有挥发性——除铁锈 |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作干燥剂 |
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c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KOH溶液 | B.X是O2,Y是稀硫酸 |
C.X是HCl,Y是AgNO3溶液 | D.X是CO,Y是石灰水 |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试管底部均没有晶体),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
B.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