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 g。
③将t2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2)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KCl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最小范围是 。
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8%的氯化钾溶液,实验室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
(3)配制溶液过程中,上述仪器不需要的是(填序号)。
(4)该同学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填写好标签的内容。
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 ℃降低到1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
②。
(3)10 ℃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g,以下实验中:
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2)若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
(3)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少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2)铁生锈的条件是。将生锈的铁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银 | B.肯定有铜 |
C.可能有铁 | D.可能是铁和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