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N市市区私家车已超过90万辆,比2008年翻了一番。随之带来了交通压力增大,道路交通从“小堵”变成“大堵”,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高一(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探究小组,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查研究
材料一:同学们搜集资料后发现:在同样的道路面积上,公交车的通行量是自行车的4倍、小汽车的10多倍。许多发达国家的公交出行率已达到30%至40%,而N市的公交出行率不到10%。
问题讨论
材料二:在讨论中,某同学表示可以在网上用虚构的事例证明本市交通不畅的严重状况,这样所提的建议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一提议因遭到其他同学一致反对而被否决。
共同参与
材料三:该市政府在收到同学们关于“提高公交出行率”的建议后非常重视,并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N市公交事业长期发展规划》草案。随后,该市政府将草案在全市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1)结合材料一,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就提高N市的公交出行率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提议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阐述N市政府就该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意义。
(4)结合材料三,作为政府应如何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1)赵某本人: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完成农业税收后,收入还挺不错!
(2)赵某的妻子: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赵还高哩!
(3)赵某的儿子:是水利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
(4)赵某的女儿:是某国企的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简答题:
(1)国内某一线女主持买了一座售价为800万元的别墅,首付600万元住进别墅,两年后付清了余下的200万元。可是不久女明星被台里雪藏了。因生活所以迫,她把别墅卖给了一个美国人。美国人花了90万美元买了这座别墅。这时黄金价格上涨,于是女明星用90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买了黄金,存入了银行。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那些职能。
(2)“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这里的凝聚母亲心血的“游子身上衣”是商品么?
(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4)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的意义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 ”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