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斯密的上述观点
| A.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 |
| B.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
| C.明确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
| D.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
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这说明
| A.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 B.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
|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 D.没有哲学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周易》的思想 | B.民间的“实惠”思想 |
|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 D.《本草纲目》的思想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田忌赛马”、“塞翁失马”、“刻舟求剑”、“郑人买履”、“邯郸学步”、“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 A.产生于寓言故事 | B.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 D.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
我国消费率水平自进入21世纪以来持续下滑,屡创新低,据统计,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0年的47.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消费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经济意义有
①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②促进生产发展,改善民生
③充分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④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