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 A |
浓盐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
分子不断运动 |
| B |
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 |
分子构成不同 |
| C |
钢轨接头处留有缝隙 |
铁分子之间有间隔 |
| D |
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 |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
| 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
| 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
|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
|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
|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氯化钠 |
| B.用量筒量取90.0mL的水 |
| 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 |
| 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
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gM放入1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
|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
| C.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
| 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