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既要解决进城农民的户籍问题,还要解决城乡文化冲突问题。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材料一:《意见》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的户籍问题,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
材料三: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有冲突,也有融合。具体表现为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乡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同步,城市文化的现代元素不断增加,而乡村则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随着城乡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增强,农村文化所体现的传统和守成与城市文化所推崇的开放和创新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突。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文化因地理位置及其影响力成为中心文化。由于农村大部分都是零散分布在偏僻的山村,经济、交通相对比较落后,加之随着城乡间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分化也在不断加剧,广大农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农村文化也逐渐沦为边缘文化。
(1)结合材料一,阐述《意见》提出的具体政策措施的唯物史观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意见》阐述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3)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城乡文化冲突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辨析题(只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民主与专政是有区别的,专政就意味着消灭民主。
2009年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某班以“节能减排与气候变暖”为主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
甲组同学收集到以下两则资料,学生对此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材料一:
图1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我国在降低碳排放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相
继淘汰了一大批炼铁、炼钢、水泥、焦炭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等;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当中,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方面相关的投资就达到了5800亿元,专门用于环保的是2000亿元。
乙组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三: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二与图1的经济现象有什么联系?(5分)
(2) 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承诺2020年行动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3)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合理性。(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继“家电下乡”之后,2009年6月,国家又出台了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试点省、市凡在规定时间内交售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可享受新家电售价10%的财政补贴。小周同学家里有一台五年前的旧电脑,家庭成员围绕是否将它“以旧换新”展开了讨论。
爸爸:“以旧换新”好是好,可换下来的这么多旧家电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污染?
小周:我们家的电脑虽然能用,但内存小,速度慢,耗能大,效率低。家电“以旧换新”,国家有补贴,换一台电脑,既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又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爸爸的担心,我看是不必要的,政府会处理好这些问题的。
(1)小周认为家电“以旧换新”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益,你认为“益”在哪里?
(2)小周一家经过讨论,决定将电脑“以旧换新”。从哲学的角度,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挑选新电脑。
关注民生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下半年,虽然我国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因素还不少,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2010年的求职之路依然十分艰难。这一现象引起了某校高二(3)班同学的注意,他们自发组织探究小组,以“直面就业寒冬”为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就能度过就业寒冬,实现人生价值。”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除了转变就业观念,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还应具备其他条件等。”
(1)结合材料,请为大学生顺利实现人生价值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家宝指出,目前全国旱情还在发展,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又出现低温寡照和雨雪冻害,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农业,切实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原因。
材料一: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材料二: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来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结合起来,把
外地的经验与新疆的具体实践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同时,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简述新疆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材料三:W省H市政府在国际国内奶价高涨的情况下,以“规范奶源市场,防止奶价波动伤农”的名义,在公路上设卡查扣奶车,强行阻止奶源外运。奶农和中间商认为,政府部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奶农卖不上高价奶,伤了他们的心,部分奶农甚至一怒之下把自己准备外运的数吨鲜奶倒进壕沟。有关专家指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行为。
(3)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市政府应当怎样克服错误行为?并简述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