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既要解决进城农民的户籍问题,还要解决城乡文化冲突问题。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材料一:《意见》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二是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材料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的户籍问题,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
材料三: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有冲突,也有融合。具体表现为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乡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同步,城市文化的现代元素不断增加,而乡村则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随着城乡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增强,农村文化所体现的传统和守成与城市文化所推崇的开放和创新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突。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其文化因地理位置及其影响力成为中心文化。由于农村大部分都是零散分布在偏僻的山村,经济、交通相对比较落后,加之随着城乡间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分化也在不断加剧,广大农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农村文化也逐渐沦为边缘文化。
(1)结合材料一,阐述《意见》提出的具体政策措施的唯物史观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意见》阐述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3)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城乡文化冲突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
(2)为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
方案A: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
方案B: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新债。
方案C: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
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两个不恰当的方案,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实施这两个方案的后果。

材料一:某省近三年的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GDP(亿元)
城镇人均(元)
农村人均(元)
2010
9 160
15 505.42
5 467.08
2011
10 863
17 961.45
6 196.07
2012
11 950
19 577
6 680

材料二: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并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某省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3)结合材料三,简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图1、图2共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图1: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006-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3: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4:2006-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2010年,我国各地各行业普遍涨薪,最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受到员工的广泛欢迎,但一些经营者却有这样的担忧:涨薪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分析。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材料二中员工与经营者对涨薪的不同态度。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上图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