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际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露的浓硫酸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
B.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
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
小明观察了图所示的三幅图片,获得了很多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一般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果酸 |
B.食醋有酸味,可大量食用 |
C.很多酸有毒不能食用 |
D.“酸”一词从有酸味而来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Ⅰ处溶液变蓝 |
B.Ⅱ处溶液变浑浊 |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
D.Ⅳ处试纸变红 |
下列关于配制20%氢氧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把10g氢氧化钠和40mL水混合、搅拌、装瓶、贴标签 |
B.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 |
C.称量氢氧化钠时,天平的左、右盘里都要放上相等质量的纸片 |
D.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