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加快物流业发展作出部署。
材料一:表1、2009-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社会物流总额(亿元) |
社会物流总额增速(%) |
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2009 |
966500 |
7.4 |
23100 |
6.7 |
2010 |
1254000 |
15 |
27000 |
6.9 |
2011 |
1584000 |
12.3 |
32000 |
6.8 |
2012 |
1773000 |
9.8 |
35000 |
6.8 |
2013 |
1978000 |
9.5 |
39000 |
6.8 |
图2、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情况
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标准。当前,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在8—10%之间,全球平均水平约为11.5%。
材料二: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条块分割与无秩序竞争并存。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知识,为解决图2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3)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物流业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
材料二: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向题,发展后继乏力。
(1)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亲,于是爷爷使用了中国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给孙子治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符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被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并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
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2)有人认为从文化冲突的事例中可以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冲突。”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理由。
(3)请为我国文化安全宣传教育策划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3)结合材料,就弘扬中国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届三币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材料一:全会强调,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材料二: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为什么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