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 白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湿庭筠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
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熢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那李煜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
⑤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⑥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之后,一个个还端起比脑袋还大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而男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法活的上海小男人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⑦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雪中国大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⑧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
⑤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请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 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文作者在谈及“江南才子”和“北方男人”时,有明显的褒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态度?请作简要阐述。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危急时刻人的智慧有多重要
钟布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空难来袭的危急时刻,人的智慧和应急反应有多重要?
有专家认为,这次亚航空难可能是飞机遭遇了雷暴云团。雷暴云团制造的冰冻环境可以导致飞机发动机骤然失速。这一猜测如果属实,亚航8501航班很可能遭遇了导致2009年法国航空447航班坠机的类似天气。当年法航447航班因为冰块堵塞了飞机的空速管,导致自动驾驶系统无法测算飞行速度。计算机系统随后自动将飞机从自动驾驶模式转为手动驾驶模式,但飞行员没有及时发现飞行模式已经转换,导致飞机失速坠落,机上228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走进现代大型喷气式客机可以发现,驾驶舱设计有明显的“去人化”趋势。在绝大多数时候,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自动驾机程序能够很好地帮助飞行员驾驶现代化的商业飞机,设计精密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防止飞行员的很多人为差错。久而久之,飞行员的传统驾机技能,例如需要大脑反应灵敏与手足协调等,不断退化。更可怕的是,少数飞行员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动驾驶是一种飞行常态。
有了这样的心态,哪怕是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例如自动飞行系统失灵、飞机某些设备出现故障或突然失去控制等,飞行员能否依靠自己的智慧、本能和经验排除故障,安全驾驶飞机就成为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型飞机广泛引入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驾驶舱设计,基本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机械故障,极大地提高了航空业的安全性。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多起空难的常见原因是飞机突然“失去控制”。这类空难暴露了一个严重问题:不少飞行员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不足,也缺乏这类培训,因此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驾驶舱一旦出现异常时,飞行员往往没有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来应对。
如果飞行员没有接受过这类模拟训练,会有什么样的后果?2009年的法航空难后,空中客车公司曾做过一次飞行试验,观察4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飞机自动巡航状态下突然失速后的应急反应,结果发现,他们的自主反应都出现了错误。
获悉亚航8501航班失事后,今年已63岁的飞行员苏伦伯格说,尽管早先的飞行课程中都有过失速训练,但今天很少有飞行员经历过飞机失速的情况,也就是说飞行员几乎没有失速经验可以借鉴。
为此,在充分利用自动驾驶的同时,飞行员绝不能轻视一些手动技能的培训,以应对自动飞行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完全不用手动而依赖自动飞行程序驾驶飞机,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面对危急时刻,人的智慧常常是战胜险境的决定性因素,而要充分发挥这一决定性因素,平时的培训就变得格外重要。
(《读者》2015年第6期,有删改)下列有关“去人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走进现代大型喷气式客机可以发现,驾驶舱设计有明显的“去人化”趋势。 |
B.在绝大多数时候,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自动驾机程序能够很好地帮助飞行员驾驶现代化的商业飞机, |
C.设计精密的自动飞行系统可以防止飞行员的很多人为差错,但会使飞行员需要大脑反应灵敏与手足协调的技能不断退化。 |
D.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型飞机广泛引入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驾驶舱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航空业的安全性。 |
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亚航空难是因为飞机遭遇了雷暴云团,亚航8501航班很遭遇了导致2009年法国航空447航班坠机的类似天气。 |
B.当年法航447航班计算机系统自动将飞机从自动驾驶模式转为手动驾驶模式,但飞行员没有及时发现飞行模式已经转换,导致飞机失速坠落。 |
C.少数飞行员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动驾驶是一种飞行常态,这样一来,哪怕是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飞行员能否依靠自己的智慧安全驾驶飞机就成为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 |
D.不少飞行员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不足,也缺乏这类培训,因此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驾驶舱一旦出现异常时,飞行员往往没有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来应对。 |
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中客车公司曾做过一次飞行试验,观察4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飞机自动巡航状态下突然失速后的应急反应,结果,他们的自主反应都出现了错误。 |
B.尽管早先的飞行课程中都有过失速训练,但今天没有飞行员经历过飞机失速的情况,也就是说飞行员没有失速经验可以借鉴。 |
C.在充分利用自动驾驶的同时,飞行员绝不能轻视一些手动技能的培训,以应对自动飞行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 |
D.面对危急时刻,人的智慧常常是战胜险境的决定性因素,而要充分发挥这一决定性因素,平时的培训就变得格外重要。 |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的媒体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已如房价般难以① 。但国内媒体与大众对诺贝尔奖高涨的热情似乎仅限于文学领域,对其他的奖项,如医学、化学、物理学之类,却无人问津。纵有关注,也囿于对诺奖得主生活的揭秘,而非学术的研究。这种情形好像也是国际惯例,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环节就非常冷清。到场的记者们不知道“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是怎么回事,当然问不出问题。
同一个诺奖,顾此失彼到这个程度,究其原因,虽不能说是曲高和寡,至少“不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不懂科学,这是现实。在国庆黄金周里,故宫挤进那么多人,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自然博物馆里人满为患的消息。让学术一直这样寂寞下去,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② 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对科学不甚了解,也缺乏关心,就更加不幸。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真的懂文学吗?如果懂了,为什么《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甚至《水浒传》都成了今天很多人不忍卒读的书?为什么鲁迅作品在教科书里的地位总像危房一样③ ,还不停地被划上“拆”字?为什么那么多文学和影视垃圾作品不断地被出版和播映?为什么我们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还时时走在概念化、模式化的路上?说到底,远离科学显露了我们的冷淡,蜂涌文学又降低了文学的地位。不论科学还是文学,唯有孜孜以求,或可寻得门径,偷机取巧、跟风暴炒、装腔做势,只能离“懂”字越来越远。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式(mú)蜂涌 揭秘 曲高和寡(qǔ) |
B.囿于(yòu)寂寞调控孜孜以求(zī) |
C.显露(lòu)惯例细胞(bāo)装腔做势 |
D.领域(yù)暴炒高涨(zhǎng)偷机取巧 |
在文中①—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遏止尽管摇摇欲坠 |
B.遏制尽管风雨飘摇 |
C.遏止如果风雨飘摇 |
D.遏制如果摇摇欲坠 |
下列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问津 | B.顾此失彼 | C.人满为患 | D.不忍卒读 |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作者为什么先写了鲁迅、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人?试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试分析林觉民的形象特点。
为什么作者说“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 之中”?你如何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陆铭
在大城市内部,中心城区因为四通八达,是生活最为丰富的地段,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了和四面八方的人做生意,一定要抢占市中心的位置,挤出中心城区的居住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居住在大城市的市郊,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市郊和市中心之间来回奔波,本身也是为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而付出的代价。如果要接近工作地,就买更贵的房子;如果收入不够高,就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选什么样的生活,由自己决定。
大量的企业在大城市扎堆,特别是集聚在中心城区,是为了交流的便利。那么,有没有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面的需求减少了?比如说,人们可以在家办公,通过远程通信方式与同事和客户打交道。但实际情况是,线下和线上的交流,两者不是“互替”而是“互补”的。比如微信朋友圈里都是见过面的朋友,刚开始会与一个人通过微信交流,接下来就是面对面的讨论更有效率。
一个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趋势是,“消费型城市”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正在成为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在收入水平提高以后,新增加的消费更加需要见面和体验。你将更多地去看话剧和电影,减少在家里看电视和碟片的时间。你也会更多地出席化装舞会、去健身房,更少在家里和朋友在网上聊天。
一位加拿大的学者善意地提醒我们,不要天真地认为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过程会终止。且不说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刚刚超过50%的阶段,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人们仍然不断地向大城市集聚。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纽约和多伦多,仍然在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只需看看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可以了。
最后让我们来谈一谈公共政策吧。人们往往看不到,在大城市所承受的拥挤和污染,恰恰是人们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品质所付出的代价。任何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最多只能是在短期内作为应急措施,适度缓解人口增长的速度,而不可能让特大城市的人口负增长。更不应该通过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歧视,来增加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成本。从长远来看,正确的政策只能是适应人口增长的趋势,不断地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不妨碍城市发展的情况下,缓解拥堵和污染的问题。而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的背景下,这样的投资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回报的投资。
陶渊明曾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现代人不妨做这样的解读,偶尔厌倦了大城市的生活,那就去用内心的安宁来治疗,“心远”即可,而未必是归隐山林,更不是把城市建得像农村一样。
(选自《读者》2015年第4期,有删节)下列有关“大城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大城市内部,中心城区是生活最为丰富的地段,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一定要抢占市中心的位置,挤出中心城区的居住功能。 |
B.居住在大城市的市郊,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市郊和市中心之间来回奔波,本身也是为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而付出的代价。 |
C.大量的企业在大城市扎堆,特别是集聚在中心城区,是为了交流的便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面的需求就会减少。 |
D.“消费型城市”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趋势,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正在成为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 |
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大城市,人们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比如,可以接近工作地居住,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 |
B.在收入水平提高以后,新增加的消费更加需要见面和体验,你将更多地去看话剧和电影,你也会更多地出席化装舞会、去健身房等等。 |
C.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人们仍然不断地向大城市集聚。 |
D.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纽约和多伦多,仍然在继续扩大,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只需看看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可以了。 |
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城市所承受的拥挤和污染,恰恰是人们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品质所付出的代价。 |
B.任何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最多作为应急措施,适度缓解人口增长的速度,而不可能让城市的人口负增长。 |
C.正确的政策只能是适应人口增长的趋势,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在不妨碍城市发展的情况下,缓解拥堵和污染的问题。 |
D.现代人偶尔厌倦了大城市的生活,那就去用内心的安宁来治疗,未必是归隐山林,更不是把城市建得像农村一样。 |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吃的法则里,① 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人们相信,水能② 人的灵性和觉悟。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塑造。两者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在云南姚贵文和王翠华这对夫妇眼里,每一颗豆腐都吉光片羽般珍贵。它们能够帮助自己供养子女,过幸福安稳的生活。九月下旬,乌珠穆沁草原已经褪去了绿色。草原上的人离不开奶茶和奶豆腐,奶茶是早餐中永远的主角。一直向南,几千公里外的白族人家用相似的手法转化这里的牛奶。这种远隔万里的默契,或许要追塑到蒙古人开僵拓土的年代。
聪明的中国人对这些微小生物的运用得心应手。事实上,这种转化的智慧在更为久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熠熠 生辉了。绍兴,自古的繁荣富庶之地。酱园里,露天的空场排列着几百只硕大的酱缸。五十六岁的丁国云依然身手矫键。酱料粘稠 、厚重,需要人力定时的上下翻动,酱缸内的发酵才会均匀。在这些酱缸里,微生物的世界,③ ,互相制约。“中国的酱”,在人类的发酵史上独树一帜,数千年间,它成就了中国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人们做酱只用大豆这一种材料,这样的单一也是一种奢侈。
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它们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下列文中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缚(sù)矫键硕大(shuò)繁荣富庶(shù) |
B.追塑(sù)粘稠发酵(xiào)熠熠 生辉(yì) |
C.褪去(tuō)默契露天(lù)开僵拓土(tuò) |
D.供养(gōng)奢侈主角(jué)叹为观止 |
在文中①—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风味养育此起彼伏 |
B.风味滋养此消彼长 |
C.口味滋养此起彼伏 |
D.口味养育此消彼长 |
下列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言喻 | B.吉光片羽 | C.得心应手 | D.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