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语意连贯。
调查对象 选 项 |
学生 |
市民 |
A |
19.08% |
11.90% |
B |
68.79% |
59.52% |
C |
5.20% |
5.95% |
D |
6.94% |
22.62% |
(表一)
调查对象 选项 |
学生 |
市民 |
A |
20.23% |
22.62% |
B |
9.83% |
15.48% |
C |
8.67% |
13.10% |
D |
65.32% |
58.33% |
(表二)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表一)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 D.无所谓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表二)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①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 ② ;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 ③ 。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和示例相同。
风,有着多变的性格:温柔的时候,吹开遍野繁花;高兴的时候,舞动婀娜杨柳;愤怒的时候,掀起滔天巨浪。
仿写: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超过30字。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品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可以借助字典辞典,但不能依赖字典辞典。
例如“白日”,辞典注曰“太阳”。但熟悉古典诗歌的人都会感到这个词以“白”形容“日”,似乎强调了“日”的亮度。左思说“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鲍照说“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阳”,但是经过诗人反复使用后,它已带有一种光亡万丈的气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开头说“白日依山尽”,虽然写的是夕阳,但因用了“白日”这两个字,仍给人以辉煌灿烂的感觉。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高三(6)班要召开“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人的身份,烈军属一段开场白。
要求:(1)主题鲜明,将“我的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2)符合班会主持人的身份;(3)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根据下列材料,请概括杜鹃鸟让人惆怅、令人喜爱的原因。不超过50过。
春末夏初,在田野漫步时,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这种声音清脆悠扬,悦耳动听。当听成“不如归去”时,又令人感到惆怅、忧伤。山民们都叫它“布谷鸟”,实际就是杜鹃。相传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杜宇是历史潮流上开明皇帝。他看到鳖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乐业,便主动让位。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日夜啼叫,催祥降福,所以这种鸟十分令人喜爱。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
人生如湖泊里的涟漪,细小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如绿叶上滚动的露珠,微小却不乏晶莹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