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社会上常听到称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①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②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只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 ③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4分)
“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品味美食的乐趣;“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1分,共10分)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顾计不知所出耳() (4)吾得兄事之()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不出,火且尽() (8)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9)蒙故业,因遗策()(10)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请根据下面材料,谈谈你对潜规则的认识。
招投标“潜规则”——参与国企信息化系统招标的某软件公司总经理张某,找关系“搭上”招标负责人,打点近10万元“好处费”,成功中标;医疗“潜规则”——患病进医院需要手术的小李,托关系给主刀医生送去千元红包后,手术被提前。“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就觉得不踏实。提起“潜规则”,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颇有感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认为,“潜规则”是一种暗中存在并持续发挥作用的隐形“行为规范”。先是有人私下做一些不可公之于众的事,尝到甜头,于是形成一种私下行为的成功模式,成为共识,纷纷仿效,便形成“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