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甲】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刚刚踏上 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一一”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 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我曾度过整个中学时代,二十年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乙】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 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 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xiāo sè。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啊——啊——”心里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 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而且一直是这样的喊声。【丙】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 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籟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小憩,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 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亲切一如童 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如霜,问我是不是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 一样。
(11)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唉,是此生最美的声音。【丁】这声音,是我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根据第⑧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xiāo sè       
第①段加点词“尘埃”在文中的意思是                                        
阅读第②——③段,“我”为什么把小女生的“老师,我会想你——”说成是“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的声音?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与地点
声音
“我”的感受
十多年前的大山深处
(3)               
(5)               
(1)               
中学同学相逢时久违的呼喊
(6)               
有一年在家乡的胡同
(4)               
脱去伪饰,感受乡情的真实
(2)               
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
迷梦归来,感受亲情的纯美

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句描写秋天的环境,用满山斑斓的树渲染出“我”的离情别绪。
B.乙句用“目光闪亮”描摹男同学的形象,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
C.丙句中用“流淌”修饰“长风”,写出了乡村孩子声音的气势和力度。
D.丁句把妈妈的声音比作“山顶的月”,形象地写出声音的至纯至美。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它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第⑤段中划线的“不仅仅”“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文章举蜂鸟、海豚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随着人类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学在改进工程技术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请结合日常获取的信息再举一个仿生学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做自己的预言家
(1)回顾成长的岁月,有三件事情神奇中又有点冥冥注定,每当想起来的那一刹那,就会令我汗毛竖立、鸡皮疙瘩骤起,不得不对宇宙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油然而生敬意!其中,两件是好事,一件是遗憾的事。
(2)几年前,住家过于老旧需要重新装潢,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下100次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
(3)当时,我的功课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约第10名到第20名,模拟考的成绩时好时坏,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全校第40名,加上高中联考时曾遭受重挫,对升学一直没有信心,唯一能凭借的信念只是不断用功苦读。我是不懂读书方法,只会死读书的那种小孩,在事倍功半的情况下,能如愿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实在是一个奇迹。
(4)而更令自己觉得神奇的是: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如此认真地写下对命运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只是冥冥中的一种信念的力量在催促着我用功而已。
(5)事后,跟朋友聊起,他们都笑说:“如果当年你写的是‘我会考上国立台湾大学。’也许命运又会不同。”
(6)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也因此得到一个经验——要做梦,就做大梦,只要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美梦就会成真。
(7)第二次神奇的经验,发生在刚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五年。当时我转战于不同的职场,做了几份自己很喜欢、但别人并不看好的工作。有一位十分关心我的长辈特别约我用餐,想要了解我为什么跳槽工作,还在百忙之中为杂志撰写专栏。
(8)记得那是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他的身后,我面对他,很 A地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
(9)他的笑容中,带着几许 B。在传统的观念里,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10)十几年后,再碰到这位长辈,他依然记得那个午后的对话,不过他的笑容里多了些许 C,他说:“没想到所有的‘不务正业’都变成你的‘正业’。
(11)其实当年对他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时,只是一个概念,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后来能够美梦成真,的确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
(12)第三件事,想起来就只有遗憾了。母亲被高血压、肾脏等慢性病缠身多年,又有家族遗传性的糖尿病,我常担心她的病情恶化,或可能导致中风。虽然也曾多次提醒她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多做运动。但我一忙,也就没有每天特别留意她的状况,倒是经常悲观地想起:“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
(13)几年前,当母亲在菜市场因为脑血管破裂而昏到,我被通知前往抢救时,心里升起一个念头:“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4)经过急救后,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幸好有父亲陪伴她接受长期的治疗与康复,病情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每当我看见父亲扶着母亲颤巍巍走路的样子,我十分后悔当时有那个“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的坏念头,更遗憾的是,我既然有过这种坏念头,为什么没有适时预防它发生。
(15)这些经验带给我很大的启示: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信念的力量,往往可以跨越现实的阻碍,结合所有对你有利的条件,构成一个神奇莫测的磁场。
(16)只要你愿意立定志向,努力付诸行动——
(17)
(18)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19)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恭谨诧异B.诧异恭谨肯定
C.恭谨诧异肯定 D.诧异肯定恭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第(7)段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三件“遗憾”的事?
第(17)段是与(18)段的并列的段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写在原文中。
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想象,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选句:
批注:
生活中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例(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如果没有,古今中外名人的类似故事也可以。

阅读《小院吟》,回答文后问题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凳,()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和( )。
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文中起承上启下的段落是第几自然段?
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阅读《中国皮影戏》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
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文段写了什么事情?
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
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趣?
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