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201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在“名家笔谈”栏目中,刊发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题为《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的署名文章,倡议“领导干部从我做起,自觉退出各级书画协会主席团”。文章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各界议论纷纷,好评如潮。 随后,从陕西省书协传出消息,连日来书协内部一直在做摸底普查工作,要求会员填表摸底,凡是在政府有行政职务(副处级以上)的,未来也许将不能在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最终,材料将报送至省文联、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三家单位备案。本月月底左右,陕西省书协主席团机构将有一次大幅度的改革。
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主席、副主席的人数共有六十多位,把中国政府官员热衷在书协、美协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一时间舆论焦点都集中在省书协主席周一波等书协政府官员身上。时任陕西省书协主席的周一波即使不是此事件的始作俑者,也难
辞其咎,脱不了干系。 长期以来,书协、美协及官办书画院的领导大多数由政府官员把持着。官场上雅贿、雅藏风气肆掠,官员作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官办的书画竞赛、评奖大多数都被“关系户”垄断,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受到排斥,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普通的书画爱好者根本触不到公平、公正的平台,书画市场乱象丛生,乌烟瘴气,“天下苦秦久矣”,长久压抑的“怨声”终是要释放的。从炮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到怒斥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再到中国国家画院集体“跪拜门”事件后持续发酵,书画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书画体制已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识时务者为俊杰,周一波的“揭竿而起”,顺应了民意。此乃阳谋一。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里有云,“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兴尽悲来,盈虚有数。无论怎么看,书协、美协的元气已散,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人,或平步青云,或沦为平庸,或默默无闻。周一波注定是个不甘默默无闻的人。作为陕西省书协主席,上任时热热闹闹,一石掀起千层浪;离任时轰轰烈烈,一脱搅得万人愁。在任时怨声四起,由人评说,我自岿然不动;离任时一片赞颂,众星拱月,吾乃荣辱不惊。周一波不愧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拿得起,放得下。此乃阳谋二。 《人民日报》,一直是党的喉舌,政治的风向标,舆论的导向。从2014年12月2日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到12月7日提出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是周一波在配合《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要借周一波说事,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周一波的这一炮绝不可能白放,各省市书协、美协怎么做?书画界的体制改革怎么搞?中央肯定会有说法。若没有看清这一点,官场算是白混了。此乃周一波“向我开炮”的最大的阳谋。 如今周一波撰文批评“官而退则艺”的现象,呼吁“从政就不要往艺术界挤,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并以身作则主动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表现出周一波高风亮节,反求诸已,从善如流的勇气。周一波为那些还厚着脸皮赖在书协、美协的政府官员开了一个好头,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为中国书画界弘扬正气,清除腐败,杜绝“雅贿”,开一代新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接下来,中国书画界将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周一波辞去陕西省书协主席一职,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首次主动辞去书协主席一职的先例。 这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结束„„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凡在陕西政府中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官员,今后将不能在陕西书协内担任领导职务了。
B.在2013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中,官员们把在书画界为官的“热情”演绎到了极致。
C.近年书画界雅贿的风气盛行,书画界的“文化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D.陕西省书协主席周一波杜绝雅贿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从善如流的勇气。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周一波的《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和主动请辞,推动了书画界的体制改革。
B.由于书协、美协的领导职位大多数是由政府官员把持,导致了书画市场次序混乱,乌烟瘴气。
C.《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后,周一波主动配合辞去了省书协主席一职。
D.受周一波请辞书协主席这一事件的影响,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退出书画艺术领域。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周一波“向我开炮”的阳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那些根本不懂艺术,不知廉耻的“官员艺术家”找到了一个自我“下台”的体面借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一波的“阳谋”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一位真正的书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请答出两点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简•爱(节选)

[英]夏洛蒂•勃朗特

桌上点着两支蜡烛,壁炉上还有两支。沐浴着熊熊炉火的光与热,卧着派洛特﹣﹣阿黛勒跪在它旁边。半躺在睡榻上的是罗切斯特先生,一只脚在靠垫上垫着。他正注视着阿黛勒与狗。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我认识这位赶路人,两道浓浓的粗眉,方方的额头,给横梳的黑发一衬,更方了。认识他那坚毅的鼻子,与其说漂亮,不如说更显示个性;他的大鼻孔,我认为,表明他易怒;他严厉的嘴唇、下巴与下颚﹣﹣对,这三者都很严厉,一点儿不错。他的身材,此刻已脱去斗篷,我发现,与他方方正正的相貌很相称,大概算得上体育术语中所说的好身材吧﹣﹣胸宽腰细,虽然既不高大也不优美。

罗切斯特先生准已明白费尔法克斯太太和我进了门,不过他好像并不想理睬我们,因为我们走近时,他连头都没抬。

“先生,爱小姐来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他点点头,仍旧瞧着那狗,那小孩。

“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勉强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步表示“爱小姐来没来与我何干?这会儿我可不想跟她打招呼”。

我坐下来,不再窘迫。全套礼仪的接待反而令人慌乱,因为我无法报之以温文尔雅。但粗鲁任性使人不必拘礼。相反,合乎礼仪的沉默,古怪的举止,倒于我十分有利。再说,这种违反常情的做法也够刺激的,且看他如何进行下去。

他仍旧像尊雕像,既不开口也不动弹。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好,就开始讲话。照常和和气气,照例老一套﹣﹣对他忙了一天表示慰问,说他脚扭了一定疼得厉害,心里烦躁,又夸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

“太太,我想喝点儿茶。”这是她得到的唯一的回答。她忙起身打铃,托盘送来之后,又动手摆好杯子、茶匙等等,殷勤又利索。我和阿黛勒走到桌前,但主人却并不离他的睡榻。

“请你把罗切斯特先生的茶送过去好吗”费尔法克斯太太对我道,“阿黛勒没准儿会弄洒的。”

我照办,他从我手中接过茶杯。阿黛勒觉得这是为我提出要求的好时机,叫道:

“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

“谁说起礼物来着?”他硬邦邦地说,“你期盼礼物么,爱小姐?喜欢礼物么?”他细细打量我的脸,目光阴沉、恼怒、刺人。

“说不上来,先生,对礼物我没什么经验。人们一般认为礼物令人愉快。”

“一般认为?那你怎么想?”

“请给我点儿时间,先生,才能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一件礼物有许多方面,对不对?人得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对礼物的性质提出看法。”

“爱小姐,你不如阿黛勒坦率,她一见我就大叫大嚷地要礼物,而你却拐弯抹角。”

“因为配不配得到礼物,我不如阿黛勒有自信。她可以做为老熟人提出要求,也可以照老习惯这么做,她说你早就习惯送礼物给她。但非要我就此事发表看法,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我是陌生人,又没做过什么值得感谢的事。”

“哦,别用过分谦虚来帮忙!我考过阿黛勒,发现你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她不机灵,也没天分,但时间不长,却进步不小。”

“先生,您已给了我一份‘礼物’,我感谢不尽。自己的学生受到夸奖,正是做老师最向往的东西。”

“哼!”罗切斯特先生哼一声,默默喝茶。

(选自《简•爱》第十三章,黄淑仁译)

【注释】费尔法克斯:也有的译本为“费尔费克斯”。

(1)第一段描写了简•爱对罗切斯特的观察,用意何在?

(2)费尔法克斯太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试图改变沉闷气氛的?

(3)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将加点处改为“爱小姐,坐下吧”是否合适?简述理由。)

2)“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阿黛勒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4)对于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的对话,作者的设计妙在何处?写出你的发现。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_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2)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3)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童话•故事

(1)“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童话•语言

(2)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童话•形象

(3)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童话•意义

(4)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佐纪

【日】北野武

小学六年级生日那天,母亲要去买东西,突然叫住我:“小武,快去穿衣服!”

那是除了远足以外,我第一次坐电车,而且还是要去买东西,这令我兴奋不已。一路上,我盘算着是买棒球手套好呢,还是电动火车好呢。最后,我们在神田站下了车,我被带进一家大书店,才刚嘟囔一句“买书啊”,后脑勺立刻挨了一巴掌。

如果是《世名著》全集,也就罢了。当母亲买下算术以及什么什么的总共十本《自由自在》系列儿童专用参考书时,我头都昏了。哪有什么自由自在?明明是不自由不自在的日子。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

当时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有那种心理。我母亲也一样,把一切,包括自己剩余的人生,通通赌在孩子的将来上,相信一定会有所回报。

常言道“家贫出孝子”,身为孝子们的弟弟、家中老幺的我,却完全没有为家里打拼、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总是按捺不住想玩的心。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觉得我可怜,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帮我买了棒球手套。但母亲根本就不准我打棒球,就连拥有手套也会惹她生气。

我家只有两个房间加一个厨房,一个房间四叠(注:一叠=1.62平方米)半,另一个房间六叠。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这类时髦玩意,没处藏手套。

不过走廊尽头,有个勉强算是院子的地方,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银杏树下,假装没事的样子。

我每逢打棒球时才把手套挖出来。有一天,当我挖开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只见塑料袋里装着一堆参考书……

母亲认为我迷恋棒球,是因为时间太多,便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习班。

足立区附近极少有英语补习班,于是我去了三站地之外的北千住补习。我骑自行车往返,假装乖乖去上课,其实都跑到附近的朋友家或公园,玩到时间差不多时再回家。

有一次,一回到家,老妈迎面就说:“Hello,how are you?”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默不做声,结果挨了一顿好打。

“你没去上课吧?!要说‘I am fine’,混蛋!”这真叫人不寒而栗。她怎么知道那些英语的?其实她是为了我,硬学会了那几句。

她还要我去学书法。我照样逃课,时间多半花在打棒球上。偶尔感到内疚时,我就在公园的长椅上,拿出砚台和毛笔,大笔挥洒自己的名字。

她突然要看我书法练得如何,我就拿出在公园里写的给她。她一看便勃然大怒:“书法老师一定会用红笔好好批改的,你这胡乱涂鸦的脏字,就是想假装去上过课也没用。”

我听了以后,拿出仅有的一点零用钱,到文具店买了瓶红墨水。接下来,自己先写好字,再模仿老师的笔触批改,等着母亲再检查。

“小武,习字拿来我看看!”

正中下怀,我立刻兴奋地拿给她看。可是批改的红字实在写得太烂,又被拆穿了。

仔细想来,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亲的抗争。

后来,我考上明治大学工学院。对母亲来说,这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却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来结束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关于这件事,我只有抱歉。我的行为等于上了擂台却放弃比赛。但是,我们母子的较量,并非只限于读书这个领域。母亲还有更大的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我出人头地,至少和哥哥姐姐一样。这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矛盾点。

因此,对于总算考上大学的儿子,母亲的干涉并未停止。另一方面,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凭自己的实力,毫无感谢母亲的心情,反而有点厌烦她。

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

那是大学二年级的春天。趁着母亲外出在附近工作的时候,我开着向家具店朋友借来的货车,把行李搬出来。真不凑巧,只见母亲拐过前面的街角,迎面而来。

“小武,你干什么?”

“我要搬出去。”

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都读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绝对别给我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

那是朋友介绍的房子。房东是位老爷爷,已经退休,在自家土地上盖公寓,靠着租金勉强生活。一个六叠的房间,一般月租都要七千日元,这里却只要四千五百元,非常便宜。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的确是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我又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里。别说是学校,连打工的地方都爱去不的,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偷偷摸摸爬窗出入。

窗外寒风呼啸的季节里,我照例快中午时还躺在被窝里。

房东来敲门:“我有话跟你说。”

我呆呆站着,只有一句“对不起”。混沌的脑袋认识到半年不缴房租,只有滚蛋一条路,却突然听到怒吼:“给我跪下!”

我心想:这房东想干什么?但还是露出一点反省的样子,乖乖跪在地板上。

“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

“啊?”

“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因为房东您很仁慈。”

“这就是你幼稚又愚蠢的地方。”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紧跟着过来,是坐出租车跟来的。”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缴,就来找我拿。’就这样,你母亲一直帮你缴房租,你才能一直住在这里。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你也稍稍为你母亲想想吧。”

房东走后,我瘫坐在棉被上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

乖乖听母亲的话,洗心革面,好好读完大学,像哥哥一样当个学者搞搞研究,不是很好吗?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是感到有些不满,但具体不满在哪里,又怎么也说不上来。

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黑道混混。

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

【注释】①佐纪,北野武的母亲,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编剧、笑星、主持人,1997年凭《花火》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佳导演。

(1)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请简要回答。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自由自在”一词有什么意味?)

②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此时的母亲为什么“茫然”了?)

(3)文中写房东训斥“我”的片段有什么用意?

(4)作者曾经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而他又说“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看似矛盾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 Sv,1西弗 Sv 1000毫西弗(mSv) 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