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学文本阅读
无法喊出的爸
周莹
① 那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②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我的座位。”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对面座位上一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赶紧坐好了。
③男人把怀里的孩子放平,让她睡在座位上,然后脱掉身上的外套,盖在孩子瘦弱的身子上。他站起来,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在过道上来回走动。
④男人隔一会就要回来看看孩子,并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醒了。男人眼尖,很快抽身回来。孩子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着男人,又长又黑的睫毛眨巴眨巴的。男人什么也没有说,在行李架上扯下一个包,从包里掏出一桶大碗面。轻言细语地对孩子说:“我去接点开水啊!”孩子点点头笑了,还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这孩子长得挺可爱的,从她的笑容中我发现她是个小女孩,还是个哑女。
⑤很快,男人手捧一碗泡面回来了。哑女拿起筷子要吃,他小声地说:“烫。等会儿再吃。”哑女望着男人,停下了伸出来的手。大概是想着哑女饿了,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吹完,男人把筷子上的面,喂进了哑女的嘴里。哑女眼含笑意,张开嘴巴吃了起来……
⑥一会儿,哑女用手掐了掐男人的手。男人说:“吃饱了?”哑女微笑着点头。男人又说:“那我吃了?”哑女再次微笑着点头。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等他扔掉方便面碗筷回来时,哑女却坐立不安,焦急地用手抓着上衣。他抱起孩子,从过道走向厕所去了。
⑦哦,原来是哑女要上厕所。哑女的所需和所求,全都是靠眼神,传递给男人的。
⑧身边的胖女咕哝了一句:“一个男人带个哑巴还挺细的,也不知道哑巴娃的妈搞哪里去了。”
⑨对面座位上一个四川口音的中年女人说:“这娃子没妈。那女娃子是他在医院门口捡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他看见了,就抱回家自己养着。因为这个娃子,他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走到哪里打工,就把女娃带到哪里。”接着,中年女人告诉我说她是男人的工友,他养哑女的事情,工友们都劝过要他放弃,他坚决不干。
⑩“那他这是要去哪里呢?”胖女问。四川妇女应声回答:“他是四川人,要去武汉打工。”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咋打工呢?四川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别人说武汉有家医院可以看这种病,他就决定去武汉打工。”
11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一沉。一个农民工带着一个病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医,其艰难可想而知。
12正说着,男人抱着哑女从过道慢慢走了回来。
13后来,有人推着车子卖水果。我买了两份西瓜,两份草莓。一份递给男人:“给孩子吃吧!”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男人笑了一下,用手挠了挠头顶,不好意思地说;“我姑娘她只爱吃泡面,从不吃这些……”
14他们父女委婉地拒绝了我的怜悯。
15下了火车后,我看着他背着一个大包,把哑女架在脖子上,她用双手环绕着抱住他的额头。我忍不住,跑前几步,踮起脚拉住哑女的手,在她粉嫩的脸上摸了一下。肩上的哑女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好像对我说:“您不用担心我,我有爸爸照顾。”
16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出站口,望着那个黑不溜秋的男人瘦弱的背影,感慨万千: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23期)
根据文中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用简洁的语句和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每项不超过20字)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品质
男人
收养哑女,细心照料,不离不弃。
(1)

(2)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哑女
用眼神传递信息,与男人和我交流。
(3)
胖女
(4)
有些自私、冷漠
中年女人
叙述哑女身世,向我解释男人打工目的。
(5)

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反复突出男人“黑不溜秋”的外貌,这样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男人用筷子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着气“噗、噗……”
(2)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
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句:“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的深刻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18分)
老王(节选)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我问起老王的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凑合”一词体现出老王怎样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王开始还能带病来“我” 家,以后只托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王送给“我”的鸡蛋也就一二十个,为何“我”觉得“多得数不完”?

文中划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结合语境,选取合适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还是似过山车一样成功迫降了,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备用,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事故的几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几率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速度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更不知道会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几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急情况下会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
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作者苏椰,有改动)
阅读全文,说说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有哪些。
第③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写出第⑥段中加点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
(1)“这种可能性”指代____________。
(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_______________。
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句: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音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边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的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请分别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文章结尾写道“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请你用一段话描述一下“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这样的善举生活中有很多,请举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王蒙的《行板如歌》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②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然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
③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他能自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的苦难的光明。悲即美,而美即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美冲撞,悲与美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④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
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教给人的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⑥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可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
⑦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风格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艺术的滋味。
⑧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⑨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选自《二十世纪中国精品散文赏读》)
【注】①行板:音乐速度术语,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它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
作者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分为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
请简要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2)这就是才华.
文章开头说柴可夫斯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最后又说“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从全文看,我们应该“感谢”他什么?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乐曲,作者将它化为了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阅读邱裕华的《有一种成功叫速度》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虽然不高,一般只有三四米,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
②梭梭的成功并非是来自于侥幸。它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速度,无与伦比的速度。
③相比之下,即使是发芽时间比较快的稻谷、花生等农作物,发芽时间也需要三四天,要是椰树的种子,发芽则要两年多。而梭梭的种子,面对着干旱异常的天气,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从来不观望,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只要雨水一来,它们就在几小时内迅速生根发芽,快速地生长繁殖,蔓延成片。
④这样快捷的速度,不能不让人吃惊。其实,细想一想,我们追求成功又何尝不应当如此呢?可以说,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我们谁都有许多想法,但由于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多少光阴过去,却只能停留在计划中。如果有朝一日忽然发现,我们因为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已经错过了生活,那会让人多么难受与悲伤。
⑤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在应该起而行动时,坐等机会溜走,就会时时落后、事事落后。要知道,光说不做,只想不行动,既不能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无法增加人生的能量。
古人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在水上漂起来。同样,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这是成功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
(选自《中国青年》2013年第8期)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者认为“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请你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