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烯烃的名称是
| A.3,3﹣二甲基﹣1﹣丁烯 | B.2,2﹣二甲基﹣2﹣丁烯 |
| C.2,2﹣二甲基﹣1﹣丁烯 | D.2,2﹣二甲基﹣3﹣丁烯 |
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
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42- |
| 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
| C.该反应中生成1molCO2电子转移数总是5NA |
| D.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系数是16 |
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C、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C>B>D B.单质熔点:D>B, A>C
C.原子半径:D>B>C>A D.简单离子半径:D>B>C>A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 6mol |
| C.当通入Cl2 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 =2Fe3++I2+4Cl━ |
| 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1:3 |
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H2SO4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多 | B.②多 | C.相等 | D.无法判断 |
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①1∶3②2∶3③1∶7④2∶7⑤任意比
| A.⑤ | B.只有①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