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变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读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表格,回答下题。
2000~2011年中国城市群(部分)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单位:%)
城市群 |
2000年 |
2006年 |
2011年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a |
9.6 |
42.2 |
48.2 |
6.0 |
44.2 |
49.8 |
5.3 |
42.7 |
52.0 |
b |
9.5 |
47.0 |
43.5 |
7.3 |
51.2 |
41.5 |
6.1 |
54.5 |
39.4 |
c |
13.3 |
40.1 |
46.6 |
9.1 |
45.8 |
45.1 |
5.8 |
57.1 |
36.9 |
d |
20.4 |
40.7 |
38.9 |
13.5 |
47.6 |
38.9 |
10.1 |
57.9 |
32.0 |
表格中a、b、c、d代表的城市群分别是
A.a—江淮; b—辽中南;c—长株潭;d—京津冀 |
B.a—辽中南; b—京津冀;c—长株潭;d—江淮 |
C.a—京津冀; b—辽中南;c—长株潭;d—江淮 |
D.a—长株潭; b—辽中南;c—京津冀;d—江淮 |
表格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A.a城市群适宜大力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
B.b城市群未来宜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
C.c城市群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D.d城市群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转出工作 |
表格中各城市群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群人口迁入能够延缓老龄化进程 |
B.b城市群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
C.c城市群人口迁移主要因为大型工程建设 |
D.d城市群人口迁移降低该地城镇化水平 |
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 “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 | B.经济因素 | C.地理因素 | D.民族与宗教因素 |
读某省A图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和B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回答题。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
C.增长量呈零态势 | D.增长模式没变化 |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 B.2004年以后 |
C.2000—2004年之间 | D.1990—2000年之间 |
看下图,回答题: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如果a、b、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市场因素,下列各点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在图中,③区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 B.常住居民最多 | C.内部分区明显 | D.环境质量最差 |
在②区内, 可以布局
A.学校、体育馆 |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x |
C.政府机关、停车场、 | D.超市、文化馆 |
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自然环境条件 | B.与市中心的距离 |
C.基础服务设施 | D.交通通达度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b)、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c)三者的关系正确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