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
| B.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
|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位于第ⅡA族 |
| D.在已经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
|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
|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
|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Cu2+ + 2Fe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
| B.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
|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放出a kJ热量 |
| B.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由电石制乙炔 |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 D.碳酸钙的分解 |
25 ℃、101 kPa下:
①2Na(s)+1/2O2(g)===Na2O(s) 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
|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
|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
| 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