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4 分)
①世隶耕 ② 未尝识书具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 或以钱币乞之 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余闻之/也久。 |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2 分)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2 分)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2)书()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韩 偓 辞 相
王定保
韩偓,天复①初入翰林。其年冬,车驾②出幸凤翔,偓有扈从③之功,返正④初,帝面许偓为相。奏云:“陛下运契中兴⑤,当复用重德,以镇风俗。臣座主⑥右仆射赵崇,可以副⑦陛下是选。乞回臣之命授崇,天下甚幸。”帝甚嘉叹。翌日,制⑧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时梁太祖⑨在京,素闻崇轻佻,赞又有嫌衅⑩,乃驰入请见,于帝前,具言二公长短。帝曰:“赵崇乃韩偓荐。”时偓在侧,梁王叱之。偓奏:“臣不敢与大臣争。”帝曰:“韩偓出。”寻谪官入闽。
[注]①天复:唐昭宗年号。②车驾:皇帝外出所乘的车马,此指皇帝。天复元年,宦官韩全诲等劫昭宗至凤翔,依凤翔节度使李茂贞。③扈从(hù zòng):皇帝外出时随从护驾。④返正:指天复二年朱全忠围攻凤翔,打败李茂贞,劫昭宗回长安。⑤运契:运合。中兴:复兴。⑥座主:唐代进士对主考官的敬称。⑦副:相称,符合。⑧制: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⑨梁太祖:五代时后梁开国皇帝朱温。⑩嫌衅:不睦。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A.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
B.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
C.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
D.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乞()(2)寻()翻译下面句子。
乃驰入请见,于帝前,具言二公长短。从选文看,韩偓力辞宰相的原因是什么?
韩偓所推荐的人为什么会遭到梁太祖的反对?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2)书()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春和景明()(2)沙鸥翔集()
(3)未尝身至其地()(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
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
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 |
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④。”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⑤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贻以金钗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众皆伏泰之义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家于义兴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适得京书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讫讫: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