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法制化建设新阶段。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①确立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
④提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表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 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
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 |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