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假如每年都实现“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那么()
A.这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
B.这是财政运行的最差状态 |
C.最后会形成大量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
D.是比财政赤字政策更好的一种财政政策 |
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2000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30338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这样做()
A.有利于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流动 |
B.不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
C.是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
D.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某国2008年度财政收入为1万亿美元,财政支出为1.4万亿美元()
A.这说明该国出现了财政节余 | B.这不否认该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
C.该国只能靠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 | D.这可能导致该国发生通货膨胀 |
近几年粮食丰收导致市场上的粮价下跌,我国实行了粮食保护价制度,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这部分粮食收购资金支出()
A.属于行政管理支出 | B.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
C.是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D.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
根据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这表明()
①财政决定经济②财政支出的重点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③要坚持紧缩性财政政策④财政支出的数量和使用方向体现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