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
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