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材料二: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2)材料二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一:2014年1月15日,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密切联系实际,制定措施,坚决正风肃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材料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行政权面广权大,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现实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多与行政权“任性”有关。“有权不可任性”,可谓找到了病灶,抓住了病根。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要让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公民应该做些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有权不可任性”的原因。
2014年以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大量的历史证据表明,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避免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中国一直致力于同有关国家共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是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扶贫日”。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习近平在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的批示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促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中应发挥的作用。
2014年平安夜,华北、江淮许多地区继续遭遇“十面霾伏”。不少网友调侃,当圣诞老人遇到雾霾天,即便拿出导航也无法定位,礼物迟迟不来,因为圣诞老人在雾霾中迷失了方向。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原因。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产业增长;要出台保护大气环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民应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应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