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
小芳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在橱窗中作广告宣传。
小芳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小芳这样做的理由是 。
情境二:
小明和小强是同学。有一天,小明骑车闯红灯,交警要求他留下姓名。小明就把小强的名字留给了交警。
如果你是小强知道了这种情况后,你会 。
你这样做的理由是 。
情境三:
小亮的耳朵有残疾,张某就常拿他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
小亮被张某侵犯的权利是 。
小亮的维权方式是 。
初三(4)班围绕“某区初中校园设施安全问题研究”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实地走访调查前,三个小组进行了任务分工,同学们列举了以下问题:
①哪些初中校园设施存在安全问题?②相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③实现初中校园设施安全的意义是什么?④学生和家长该怎么参与?⑤初中校园设施安全的标准有哪些?
提示:第一小组调查“是什么”类问题(包括事物的含义、特征等);第二小组调查“为什么”类问题(包括事物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意义等);第三小组调查“怎么样”类问题(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案、行动等)。
(1)请仔细阅读上述提示,填写各小组调查问题的合理序号。(注:多选、少选、错选将倒扣分。)(5分)
第一小组调查:第二小组调查:第三小组调查:
(2)在区级听证环节,同学们做了四块展板。分别是:①我们的问题(各类校园设施隐患呈现)②现有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优缺点)③我们的方案(给相关部门的合理建议)④行动在线(小组要采取的后续行动)。
请根据同学们的研究主题和展板提示,邀请三位听证员参加同学们的现场听证展示。(注: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①②③
(3)请你针对上述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提出一个需要运用某个或某些书本知识来解答的问题。(注:不能和上述材料中所列调查问题完全相同)
材料一:目前,在我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用水消耗的大量增加,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材料二:观察漫画与图片:“熟视无睹”和“有水难喝”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请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要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4分)
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市和西部民族地区某市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东部 |
6000 |
8000 |
9800 |
11000 |
西部 |
3000 |
4000 |
5800 |
6000 |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加。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1)上述信息反应了什么?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法制宣传日,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网络反腐”、“微博反腐”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有关调查统计,69%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种平等、互动、快捷的交流方式已成为百姓反映民意的有效方式。网民以留言、跟帖、博客、微博等方式参政议政,“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亮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其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2)现在百姓参政议政、反映民意的渠道越来越多了,你知道这是国家在保障我们哪一项政治权利吗?除了在网上留言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网民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某校九(1)班同学以“中学生诚信状况”为主题,面向本班48名同学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下表是调查统计的结果:
欺骗过家长 老师的 |
考试作过弊的 |
抄袭过作业的 |
涂改过试卷 分数的 |
有过不守 承诺现象的 |
18人次 |
13人次 |
20人次 |
4人次 |
22人次 |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列举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现象。(至少两个。2分)
(3)面对调查结果,同学们决定向学校领导提出“关于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建议”。你认为建议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同学们准备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在本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班会的主题,并分析说明召开这次主题班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