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七年,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C.驽钝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下面四个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面短文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的道理。 |
B.上面短文告诉人们要善于任用人才,重视人才的道理。 |
C.上面短文告诉人们千里马十分难得,要细心照料的道理。 |
D.上面短文告诉人们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A.日光下彻 |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 B.两下不相/宾接 |
C.宛如同巢/而生者 | D.今人/呼鹅为舒雁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梨酒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1. |
"因启观所藏梨"中的"启"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
仲宾赞美梨酒"真佳酿也"的原因是什么? |
3. |
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谁 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不敢稍逾约
(3)门人弟子填其室(4)卿今当涂掌事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 |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