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与盐酸反应最快,相同条件下所得气体体积比是____________。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
装置B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 、B中加Na2CO3、C中加 ,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配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1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试管 ⑦药匙
⑴ 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填代号),
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
⑵ 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 。
⑶ 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⑷ 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①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__________。
②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则所配置的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
⑸ 取出其中5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要配制100mL、1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g。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②计算③定容
④移液 ⑤洗涤⑥溶解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2分,每空1分)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①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② 移液时玻璃棒的作用
(4)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5项中的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5)(2分)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 B.100mL容量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药匙 F.托盘天平 G.玻璃棒
(6)(2分)下列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多项,填序号)。
A.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D. 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的原理是2Al+Fe2O32Fe+ Al2O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利用简易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发现生成的铁呈疏松的褐色硬块。小组成员推测主要原因是产物铁含杂质较多,并进一步探究褪褐色硬块的组成。
样品处理:将褐色硬块处理成粉末状。
(1)研究小组首先取少量粉末加入溶液中,发现粉末部分溶解,但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是:粉末中含有Al2O3而没有Al。
(2)根据以述实验判断该褐色硬块的组成基本确定为Fe、Fe2O3、Al2O3。
提出假设:
假设1: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
假设2: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
假设3:固体粉末中除Al2O3外还有Fe和Fe2O3。
实验实施:
(3)请以上述粉末为样品,验证其组成。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过滤器;20%KSCN、3mol/LNaOH、3mol/LHCl、3mol/LHNO3、3mol/LCuSO4、0.01mol/LKMnO4、蒸馏水。
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 |
|
步骤2:将步骤1的滤渣转移到烧杯B中,加入足量,充分搅拌,过滤,洗涤。 |
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粉末中含有 。 |
步骤3:将步骤2的滤渣转移到烧杯C中, 。 |
, 说明粉末中含有Fe2O3。(1分) |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常选用制CO2的发生装置制SO2,实验室用MnO2跟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时,应选用上图A、E两发生装置中装置(填装置序号)制Cl2,通过(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去,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3)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其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某同学用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的浓度:
(1)配制250mL 0.5mol/L的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为。
(2)用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溶液滴定到终点。
该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盐酸的体积(mL) |
标准![]() |
1 |
20.00 |
18.20 |
2 |
17.10 |
|
3 |
16.90 |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填选项编号)
a、在盛装未知浓度的盐酸之前锥形瓶里面有少量蒸馏水,未烘干
b、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未润洗
c、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d、滴定开始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f、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g、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到了红色
(3)该同学所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结果保留三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