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耕地、经济和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由图可以判断:
A.耕地重心向东北移动 | B.人口重心移动幅度最小 |
C.人口重心向西南移动 | D.经济重心移动幅度最大 |
1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部城市化速度加快 | B.西部实施生态退耕政策 |
C.西北部种植业结构调整 | D.沿海地区开发后备耕地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下表完成问题。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
14亿-----15亿 |
依农业资源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亿-----16亿 |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
15.1亿-----16.6亿 |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8亿-----9亿 |
A.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B.地区开放程度 |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 D.国家人口政策 |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问题。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提升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 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
C.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 | D.扩大耕地面积 |
计划生育实现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图中表示2033年的点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 B.科技发展水平 |
C.生活消费水平 |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
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 |
C.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
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主要因素 |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 |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