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措施之一是。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推行。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可知,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取这一措施后,对我国后世思想产生了什么正面影响?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哪种宗教的文化?
(2)图一所反应的宗教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三种宗教的认识。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反映的内容分别产生于哪里?
(2)请描述图一、图二两部法典的历史地位。
(3)图三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该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治制度?请你谈谈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语
材料二: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召开一次,投票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在政治方面“便国不法古”的重大措施是什么?他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着哪些局限性?
(3)材料三图片中的两位杰出人物在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上进行了哪些创新?
(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Ⅰ、Ⅱ、Ⅲ所代指的地理事物。
(海域)Ⅱ(大洲) Ⅲ (城市)
(2)在不同时期,图示区域都产生过极具代表的古代文明,如

A.古罗马文明 B.爱琴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古埃及文明,

请将以上所述文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写代码,4分)
(3)图示区域在古代先后产生了两部著名的法典,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历史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