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回答:南方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是什么?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出当时哪种农作物的产量居首位?
(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93年,英国使团来华时,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您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材料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依据材料,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是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3)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