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对“国初之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
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 |
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 |
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 |
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