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也就是说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你对此有何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是时(战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买卖粮食)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使民适足,贾平则止。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1)概括材料一中李悝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后又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
“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转变与实践。梁启超为什么说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材料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启蒙运动显然影响了(南北美洲)……约1808年前后达到成熟的整整一代人,导致了争取独立的斗争。……正是托马斯·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全球通史》
……(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革命原则?启蒙思想对美国有何影响?为什么说联邦宪法“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材料二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世界采,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也是保障自由、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年
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析材料二中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实际呈现什么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总理衙门正门旧照(摄于1878年)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为了使部分行政职能与西方接轨,同时也是迫于列强的压力,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改设外务部时的谕令说:“从来设官分职,惟在因时制宜。现当重订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总理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鞠方安《试论清末官制改革(1901—1911)中的文官设置及其特点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从国家主权、近代化的角度指出清末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