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
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t1℃时,乙先析出晶体 |
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有机物 |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
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一种叫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 |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是因为分子不停的运动 | B.水结成冰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 | D.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