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1)班的化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初三(1)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气+氧化铜![]() |
B.氧气+氢气![]() |
C.碳酸钙![]() |
D.酒精+氧气![]() |
下列关于氧气(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 |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
B.催化剂只能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
D.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黑烟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生成刺激性物质的是
A.铁丝 | B.木炭 | C.白磷 | D.硫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