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1)班的化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初三(1)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菜刀生锈、苹果腐烂 | B.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 |
| C.粉笔折断、纸张燃烧 | D.植物光合作用、冰琪淋融化 |
已知A、B两种元素可形成AB2型化合物,它们的原子核电荷数可能是( )
A.3和9 B.11和17 C.5和8 D.12和17
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质 |
W |
X |
Y |
Z |
| 反应前质量g |
2 |
22 |
34 |
0 |
| 反应后质量g |
2 |
40 |
待测 |
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
B.![]() |
C.![]() |
D.![]() |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
| B.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 |
| C.C2H5OH 中的“2”表示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2 |
| D.CO(NH2)2中括号外的“2”表示一个尿素分子含有的NH2原子团数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