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设计师刘扬的《东西相遇》曾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这是一套关于“中德文化差异”的作品,其中共24张图片。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关于中德“人际关系”差异的图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
|
||||
人民网观点频道刊出一幅漫画,漫画的标题是“某省某厅局一年1068个会”。根据漫画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人民网观点频道刊出这幅漫画的“观点”是什么?请用问句表达。
(2)请赏析漫画的精巧构思。
根据下面的情境,在空格处补写适当的内容。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有一张非常特别的画,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上。
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
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向画家请教。
画家说:“我的这幅画叫‘快乐’。”
“‘快乐’?我不明白。”
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① 。”
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
画家说:“ ② 。”
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一部分。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1)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2) ?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3)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维和部队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