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孙坚私藏玉玺离开,袁绍大怒,派人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他半路上截击孙坚。刘表派兵截击孙坚,孙坚在众将保护下,杀出重围,回到江东,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后来孙坚起兵攻打荆州,结果中计,死于刘表军士乱石、飞箭之下,年仅三十七岁。 |
B.公孙瓒被袁绍部将文丑追杀,被赵云所救。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
C.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孔融只好派太史慈向刘备求助。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兵解了北海之围。 |
D.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壮士引军迎住。典韦要他献出黄巾士卒。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二人又战,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此人就是许褚,后来投靠曹操,屡立战功。 |
E.曹操护献帝移驾许都,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曹操非常爱惜徐晃,派大军包围徐晃,逼他投降,并封他为校尉。
解释下边语句中“然”的含义与用法()
A.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B.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C.成然之 | D.“此言有之乎?”然,有之。 |
E.惊起视之,虫宛然尚在 F.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G.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H.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I.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 J.若由也,不得其孔然
下列加点的“为”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以俭为美。②吾记天圣公为群牧判官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公为我献之⑤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⑥不者,若属且为所虏。⑦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⑧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⑨窃为大王不取也。⑩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1古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①②⑦⑨○11/③④⑤⑥⑧/⑩ | B.①②⑦⑧⑨○11/③④⑤⑥/⑩ |
C.①②⑦⑧○11/③④⑥⑨/⑤⑩ | D.①②⑦○11/③④⑤⑥⑧⑨/⑩ |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A.人或易之,人或损之 |
B.冀君实或见恕也 |
C.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D.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
下列句中的“其”按意义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③君其勿复言,将令斯(李斯自指)得罪④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⑤父在,观其忘;父没,观其行⑥一之谓甚,其可再乎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⑧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 B.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
C.①④/③⑦/②⑧/⑤⑥ |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反的一项是()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项襄王②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③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