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谈到过去的教育是为工业化配套的:上课的铃声、课程大纲、每节课45分钟、如工厂计分般的考核系统等。学校普遍的班主任及大队、中队干部,这些“二战’’后前苏联以计划经济推动工业化重建创设的、为工业社会配套的教育体系的设置,被中国学校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②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培养能做出重大判断的人、在新环境中迂回前行的人、在变化的现实中不断发现新关系的人.
③今天,基于云、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等的成熟应用,托夫勒当年感性的预知的理念性的东西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教育革命一词,正是托夫勒最早所说,而带来这个革命的真正原因已经明确:那就是大数据。
④如果着眼于今后所有的大数据技术将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未来将成为一个混合人和技~.术共同进化的“混合时代”的话,那我们就不应该仅仅陶醉于对大数据的某个应用.在人类由抽象数字存在而转变成更加实体的数据存在的未来,人的行为的变化,应是关注的焦点.
⑤大数据时代,解放了的知识本身被学校扔掉,学校不再是知识的独家代理商,人的本身才是教育的重点。我在某大学讲授《网络工程》时,将课堂教学的资源放到网上,数据总量达到75G.大学三年级的60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对这门课程的点击量达到70000次,所花时间占他们该学期所有1 0门课程学习时间的60%。我通过任务教学、可视化诱导、日志排名、学习效果反馈、社交网络等常用的或者定制的插件,调动了学生巨大的热情。同样的,复旦大学将开源的SAKAI放到网上,数百门课程师生可自由使用,相比起为考核而设立的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效果天差地别。
⑥2 01 2年,我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这一年我都在个人的“孤独”中度过。然而我却写了4本书、发表了100多篇博客、加入了多个教育社交群.我把这种方式称为社交网络、云所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刚开始我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后来发现这已然成为美国学者的常态。这就是几十年前托夫勒预言的我的大学,我不再孤独,数据把我和世界紧密相连。
⑦英国教育家苏迦特指出,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是学生用得到和必须学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谈到数学,苏迦特说,“也许数学将成为一种t体育运动’'’。基本能力加每个孩子特长的“体育运动”,构成了苏迦特心目中的未来教育,这种“体育运动”也许是数学,也许是领导力,也许是音乐、美术和篮球.但大数据时代,数学将不会是教育的基本标准和指向.面对着强调阅读能力、搜索能力、辨别真伪能力的未来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选自《上海教育》2013年第17期,有删节)下列有关“大数据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就是以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学习和多媒体教育为特征的教育。 |
B.大数据时代,人类由抽象数字存在而转变成更加实体的数据存在,人的行为变化,应是关注的焦点。 |
C.大数据时代的教学可通过常用的或定制的插件,使诱导、排名、反馈等得以实现,能调动学生热情。 |
D.大数据时代的产生基于云、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等的成熟应用,它使学校不再是知识的独家代理商。 |
下列关于本文结构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段,举托夫勒对为工业化配套的教育和未来教育的特点的描述,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话题。 |
B.③④两段,集中阐述了大数据与教育革命的关系,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承上启下,有过渡的作用。 |
C.⑤⑥两段,作者以自己亲身体验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学习方式和工作状态上的变化。 |
D.第⑦段,作者解说了苏迦特心中的未来教育,明确了大数据时代的学生用得到和必须学的内容。 |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中国学校里施行的教育模式和相关机制,沿用的仍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设置。 |
B.“教育革命”这个词语是托夫勒最早提出来的,在今天看来这正是他对过去的为工业化配套的教育的否定。 |
C.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能力、较强的判断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发现新关系的能力。 |
D.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只有阅读、搜索、辨别真伪能力是必备的。这些能力加上孩子们的天赋构成未来教育。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在我看来,以上两种窘状其实都可避免。但若非要在两者中择其一,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诚然,握手时的热情并非全然出自真诚,但它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倘若要将真诚与和睦区分得泾渭分明(这种区分并非明智),那么,和睦总还是胜于引人不快的真情(如因厌恶某人而拒绝与之握手)。同时,要辨清某人的举止是否出于真诚,远比同人友善相处困难得多。况且就待人接物而言,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肯定这一点,便算悟出了令人愉悦的处世立身之道。无论接人待物,还是修身养性,择此即为上策,也最符合生活逻辑。不善与人握手常被视作稳重谨慎,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除非那种稳重是源于傲气。对不愿握手的最合理的解释,是缺乏殷勤灵动。细究起来,它仍源于傲气。生硬刻板本身,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
我曾有幸晤见过两位胸襟宽厚的先生。二人自视清高,姿态傲岸,视己手若金玉。两人虽乐观自信,谈笑风生,但却极少与人握手,即使与人相握亦冷淡无味。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们这种姿态的不满,有人欲对其中一位施计,用鱼肉敷手与其相握,但终因缺乏勇气而未施行。许是此君对这件事有所风闻,自此之后,他与人相见时的姿态翻然改变,握手频频,热情亲切。但他的那位同伴虽热心与政治家们为伍,但其举止丝毫未改。眼见同仁的变迁,他颇不以为然又为其所激,姿态更是冷傲,行路为人我行我素,旁若无人,但因此倒也显堂堂正正,免去许多非议妄言。为什么如果在两种窘状中择其一,作者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为什么说“生硬刻板本身,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如何理解“有人欲对其中一位施计,用鱼肉敷手与其相握”中的“鱼肉”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30年后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朴园没有认出她,她也没有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者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但也没有马上离开。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为什么这样?你怎么理解鲁侍萍的语言和动作?
答:
②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有关题目。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和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和B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和灵魂的D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甲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乙的信条,撕出了侍萍丙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丁的精神。“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 B.拟人 | C.夸张 | D.移就 |
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 | 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 | 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
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40字内)
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周朴园:A________ B________ 鲁侍萍:C________ D________ 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
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戏剧需要激情。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到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可是,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着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的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 ① 。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 ② 。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根据文意,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滩,是没有吸引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收茂叶繁花之美。 |
B.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滩,是没有吸引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光泽的沙石瓦砾,难成灿烂辉煌之观。 |
C.①就成了一条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收茂叶繁花之美。 |
D.①就成了一条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力的。 |
②就会是没有光泽的沙石瓦砾,难成灿烂辉煌之观。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条不超过20字)
领会第四段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含义,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这个角度”是指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在论述戏剧和抒情的关系时,作者所要表述的一个最重要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要写出。(不超过25个字)
下面是从文中得出的判断,错误的两项是( )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
B.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但又最忌理性说教。 |
C.一部剧作的灵魂是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
E.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二)课内阅读
二伶人扮国王、王后上。
…………
哈姆莱特 要是她现在背了誓!
伶 王 难为你发这样重的誓愿。
爱人,你且去;我神思昏倦,想要小睡片刻。(睡。)
伶 后 愿你安睡;
上天保佑我俩永无灾悔!(下。)…………
哈姆莱特 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
王 后 我觉得那女人在表白心迹的时候,说话过火了一些。
哈姆莱特 啊,可是她会守约的。
国 王 这部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吗?
哈姆莱特 不,不,他们不过开玩笑毒死了一个人;没有什么要不得的。
…………
哈姆莱特 嗯,王上怎么样?
吉尔登斯吞 他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
哈姆莱特 喝醉了吗?
吉尔登斯吞 不,殿下,他在发脾气。
哈姆莱特 你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医生,才算你的聪明;因为叫我去替他诊视,恐怕反而更会激动他的脾气的。
吉尔登斯吞 好殿下,请您说话检点些,别这样拉扯开去。
哈姆莱特 好,我是听话的,你说吧。
吉尔登斯吞 您的母后心里很难过,所以叫我来。
…………“给一声空枪炮吓怕了吗?”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意思是什么?
王后说,“我觉得那女人在表白心迹的时候,说话过火了一些”,指哪些话?为什么说“过火”?
国王看戏前后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国王为什么问:“这本戏是怎么一个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