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以下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有
①上车、购物、买饭时主动排队
②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
③在公园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④过马路时只要人多就可以一起闯红灯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3年“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民众通过网络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这()
A.体现公民承担了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
B.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
C.说明网络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平台 |
D.表明公民可以直接决定国家大事 |
某市在市政府网站开设“评议机关互动平台”,市民可上网投票,表达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是否满意。政府此项举措保障了公民的()
A.选举权 | B.管理权 | C.决策权 | D.监督权 |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纪念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种提法的原因是()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增加了危险驾驶罪,首次将飙车,醉驾等危险行为列入犯罪行为,这体现了()的要求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该法是有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
A.立法权 | B.任免权 | C.决定权 | D.监督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