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古语说:“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而且是有规律的 |
B.规律是客观的,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办事 |
C.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
D.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蕴涵的哲理是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重视量的积累④思想道德品质是决定一切的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④ |
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哲学的角度看,调结构体现的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②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构成事物的数量不变,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能引起质变④价值规律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媒体流行语是指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迅速盛行并广泛传播的词语。不同年度的媒体流行语的变化正是一副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B.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
③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④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