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史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表一近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408 |
495 |
559 |
611 |
630 |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对3000名2010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
沿海发达地方 |
中部城市 |
西部和北部地区 |
74.8% |
25.2% |
2% |
|
首选单位 |
传统的白领 |
传统的蓝领 |
新兴职业 |
71% |
27% |
2% |
注: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现象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一、表二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6分)
(2)结合图表,请从大学生自身和政府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0年1—11月我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幅
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CPI上涨3%是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材料二:据专家分析,除了成本增加,部分产品减产,市场主体哄抬物价、国际经济环境等都是造成CPI上涨的重要原因。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回答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CPI上涨的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某校高一1班的学生利用暑假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60年来,党和政府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
(2)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阐述为什么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6月29日,新疆警方成功挫败一起6名恐怖分子以劫机为手段的极其严重的暴力恐怖事件。这次反劫机斗争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示了新疆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
(3)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些什么?2分
近来,中国多地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的热词。国家环保部2011年11月16日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次征求意见稿) 》,首次明确了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收到的各类反馈意见表明,公众普遍赞成将PM2.5纳入标准。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审议并原则通过这一标准。
(1)公民积极参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同学甲了解到,一台PM2.5监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的监测还有一定难度。同学乙认为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也意味着大量监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监测工作。
(2)请你站在同学甲或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论证该观点。6分
材料一: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于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和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空间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载人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十三天,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于6月29日上午10时许返回地面。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2)结合上述材料,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