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8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斜率陡峭),当牛奶丰收时,供给曲线从S右移到S、,价格从P1降到P2,导致奶农利益受损。再加上国际奶粉价格下降,奶企囤积了大量进口奶源;还有我国乳业养殖模式的滞后,散户养殖的形式造成了奶源品质的劣势,品质上无法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消费锐减。2015年1月,山东潍坊等地接连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现象:国内奶农正式进入了“寒冬时期”,奶农的生存现状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针对这种现象,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简述政府应怎样作为?(8分)
材料二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打牌赌博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乡风日下;没过几年,原本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上世纪末,该村村委会下大力气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同时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近几年,该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乡村和最美乡村”.
(2)结合材料,从“社会发展的规律”角度谈谈对该村变化的哲学思考。 并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阐释该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下半年以来,从蔬菜到粮食,从绿豆、大蒜到苹果、土豆,从大豆、棉花到食用油和纺织品,我国一些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般节节上涨。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攀升;二是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和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的缺口增大;三是与某些养生专家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专栏的推荐宣传有关。
材料二: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为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发布通知及采取相关措施的合理性(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核电具有能量高、清洁、污染少、发电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越性。但今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面对地震和海啸的强力冲击发生核泄漏事故,暴露出安全设计缺陷、设备老化、抗震不达标、选址不科学、超期服役等方面的问题,给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以多方面警示。在核电技术日益成熟、安全性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发展核电的脚步不会因福岛核泄漏事故而停止。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2)包括核电技术在内的一切科技的发展均离不开人类的创新。有人据此认为,创新就是一味求新。请运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1:2007年-2010年我国乘用车(轿车/MPV/SUV)月销量走势图
注: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
材料二: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不少城市逐步呈现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城市病”,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图1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2)面对“城市病”,汽车生产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材料一:为打击索马里海域猖獗的海盗活动,根据联合国宗旨和安理会有关决议,从2008年至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多次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材料二:截至2011年2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已完成3454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针对国外种种对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怀疑和非议,我海军负责人表示,中国海军在此次行动中将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正当性。

备受世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⑴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应如何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⑵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