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都要听取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
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有认同感 |
|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 |
| D.都是中华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 |
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
|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
|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
|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
|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