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材料二:H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建筑、商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企业活力;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努力改变文化产业缺乏创意的状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习近平讲话对我国文艺发展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H省的做法蕴含的哲学道理。
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经过12年快速发展,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中国威胁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同美国等大国摩擦不断。
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存在南海领土争端。2012年9月,日本宣布把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妄图把钓鱼岛据为已有,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中国人民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关系。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时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短短的15分钟讲话,“人民”二字一共出现19次,成为最核心关键词之一。
根据材料,结合“我国的政党制度”相关知识,谈谈“人民”二字19次出现在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推动经济社会“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重要关键环节。各级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项任务顺利实现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⑴为督促政府更好地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有人认为,关键是依靠民主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材料二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许多人大代表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议案,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成为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热点之一。
⑵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方面你将如何履职。
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辽阔海洋是资源宝库,它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由于人口激增,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海洋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世界上许多强国的崛起,都与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关。发展海洋经济,是强国的经济,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一国经济、政治、安全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各国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国为何竞相发展海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