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黄梅县城,四处抓人当劳工修筑炮楼
一次,鬼子又抓来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
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啪”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低下了头。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鬼子第一个就来找方老师
鬼子仍要方老师自己动手摘下眼镜,方老师岿然不动,鬼子便用刺刀顶在方老师的胸口上,命令方老师摘下眼镜,每命令一声,刺刀就往前推进一点刺刀扎进了肉里,一点一点往方老师的胸膛刺进,血,顺着胸口往下淌,鬼子仍在高声叫嚣:“想活命,就摘下眼镜!”方老师咬着牙,傲视着鬼子,就是不抬手摘眼镜。
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
鬼子举着血淋淋的刺刀,来到何老师面前,命令何老师摘下眼镜,何老师咬了咬牙,发出一声吼:“你真以为我是孬种!”就扑了上去,一把抓住了鬼子的枪,与鬼子扭打起来。
方老师的死,给了所有劳工以震撼,现在又见何老师动了手,大家激昂起来,一拥而上,与鬼子们拼了结果,六个鬼子都被愤怒的百姓打死了。
虽说城里的鬼子闻讯赶了出来,虽说百姓们也有死伤,但大多数人保住了生命,成功逃了出来
是方老师不摘眼镜的微小举动,唤醒了人们的尊严和勇气,让这些微弱的人们强大了起来,奋起抗争,改变了命运。
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是一种气节,也是一种气概一个人,会因为尊严而高贵,一个民族,会因为尊严而强大。(选自:2011年第2期《时文精粹》)
理解标题“摘不掉的眼镜”的含义
                                                                                      
                                                                                     
“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方老师被敌人残害致死了但是,作者没有写“死”,而是说“倒下了”,还加上“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本文多处个对比手法,请任选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联系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划线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之大(jìnɡ) 妻(shuānɡ) 立有(jiàn) 日(cù)
B.两渚崖(sì) 始(chèn) 理(còu) 若役(ɡènɡ)
C.出入之(yū) 穷(kuì) 走(xuán) 挛踠(luán wǎn)
D.箕畚(jī běn) 蔡公(huán) 汤熨(tānɡ wèi) 突(huī)

填入下面文字中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要我感谢什么人,()只能感谢一次,()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们,()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因为所以但是 B.如果而且那么假如
C.如果那么而且因为 D.假如然而那么由于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②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③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④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⑤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燕》这篇散文诗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海燕》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总体结构是总-分-总。
C.《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平凡"既是作者用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