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文,解答第19—24小题。
墙角,那个吮手指的男生
①我在讲台上正做板书时,一回头,又一次发现了那个男生,正低着头,在吮着自己的手指。透过他的表情和眉目,我知道,他肯定是又走神了。我一直很纳闷,偌大一个男孩了,竟然还会做出这么幼稚的举动,这次,我决计给他点颜色看看,要不然,这帮“淘孩子”肯定以为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没脾气。
②我把那个他喊到了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纠正他说:你知道不知道,一个男生已经12岁了,还吮手指是很幼稚的行为?
③男孩涨红了脸,默不做声,头也耷拉着,像个被拧折了腰的向日葵。
④台下也一阵哄笑。我当即制止了大家的嘲笑声,继续对男孩开导道,我才代你的课一个星期,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发现你吮手指了。手指对于我们来说,经常要拿笔,摊开书本,甚至是搬动课桌……手指上多多少少会带有细菌的,你这样做也是很不卫生的。
⑤男孩的头俯得更低了,仿佛要躲进那件掉了只纽扣的衣衫里。
⑥下次别这样做了,好好听课,别再走神,好吗?我继续开导男孩。
⑦男孩礼貌地点了点头,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他的眼角溢满了泪水。那一瞬间,我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把男孩请回了座位,并替他解围说:其实,今天的事情不能全怪他,主要原因是由于我造成的,我的课讲得太枯燥了,不生动,这才致使大家走神,今后,我一定要花大力气备课,和同学们一道,把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圆满。
⑧紧接着,下课铃响了,我顺势走出了教室。然而,坐在办公室里的我却再也不能平静,我在想着刚才男孩眼睛里的泪水,我那样做会不会太伤男孩的自尊了呢?不行,我还得瞅机会找男孩好好谈谈。
⑨那天放学就已经将近六点了,我正在收拾教具时,我所授课的那个班的班长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看到就我一人在,他就仔细地给我说起了那个吮手指的男孩的家境。
⑩班长告诉我,他与那个吮手指的男孩是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男孩六岁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的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向来就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即使是在病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监督儿子学习。他的家里很穷困,男孩自幼连一整罐蜂蜜都没见过,他又爱吃甜品,母亲就用买药的钱给他买了一罐蜂蜜,困的时候,母亲就会用小刷子在他的手上一刷,供他吮吸,这样,他就不会犯困了。后来,这一招屡试不爽,再后来,条件反射似的,即使不抹蜂蜜,只要吮吸一下手指,他也就不困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母亲的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为了挣学杂费,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在垃圾堆里淘些饮料瓶以贴补家用,所以,他经常在路灯下一淘就是半夜,能不困吗?老师,请您一定要原谅他……
(11)班长的话还没有讲完,我的泪就簌簌地落满了前襟。那天晚上,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两大罐蜂蜜,还有一些文具,但我并没有直接给他,而是借着月色,我把男孩约到了操场上……
(12)那晚,男孩说了一段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他说,妈妈告诉他,一个心里装着蜂蜜的人,在青春的路上是永远不允许犯困的,他会甜蜜地走过苦涩!因为甜已经覆盖了苦的味道了,到处都是甜的味道!本文以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赏析第三段加点字表达效果。
第10段班长所叙述的事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文章结尾画线句子耐人寻味,蕴含哲理,请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启示。(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机体对外界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它不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状态,而是在多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
一般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
具体来说,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为安静睡眠,表现为同步化、高压、低频率的脑电活动,电脑活动水平低,肌张力弱,心跳和呼吸较为规律。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后阶段,个体不易被唤醒;若被唤醒,则会感觉头昏脑涨。快速眼动睡眠则被称为活跃睡眠,表现为同步化、低压、混合频率的脑电活动,大脑活动水平较高,常伴有梦境、肌张力缺失、心跳和呼吸不规律以及阶段性眼动爆发。
【材料二】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一,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电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石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第二,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有一项新研究: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会有意识,而睡眠时则进行“大扫除”。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
第三,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几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研究人员给164名健康的成年人先戴上追踪腕带,然后让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中,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7小时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高三倍。
第四,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9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
【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结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材料四】研究者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的追踪访问,分析了他们在12~15岁期间的行为、睡眠质量和习惯,并与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沟通,得出结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影响很大。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如果父母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子女就会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家庭生活不安宁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睡眠扰乱。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的青少年睡眠质量也更高。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①【材料一】
②【材料四】
(2)结合文段内容,解释【材料二】中“抢修作业”的意思。
(3)下面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除大脑外,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的方式来修补自由基给人体细胞造成的损伤。
B.大脑内的“类淋巴系统”高效清除大脑代谢废物的“大扫除”工作,基本上是在人处于睡眠状态下完成的。
C.睡眠不足可使人体出现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和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等问题,也增加了感冒的几率。
D.睡眠不足会引发多种基因功能改变,而充足的睡眠则能增强基因的功能,进而促进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期间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各自分别处于循环状态。
B.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出现在夜晚,睡眠时间长,程度深;而午休多属于快速眼动睡眠,睡眠时间短,程度浅。
C.四国中,日美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当,仅相差2.20%;韩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最低。
D.我国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有关。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 、 。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蝉翼飞过我的眉
①“木子,这些卡通画是你画的吗?画得可真漂亮啊!”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几幅卡通画,一脸惊讶地问我。
②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下课后,我鬼使神差地跑到黑板前用粉笔信手画了几幅卡通画。那时,我刚刚对画画感兴趣,买来几本画书无师自通地画了起来。语文老师是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女教师,一脸朝气和阳光,看到那几幅画,竟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③听了老师的夸赞,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眉毛轻轻动了几下,仿佛有蝉翼飞过我的眉。那薄薄的蝉翼,有一道优美的弧线。我腼腆地笑道:“是我画的,我马上擦掉。”我拿起了黑板擦。
④老师赶紧制止:“别擦,黑板上画了卡通画,变得多漂亮啊!”我放下黑板擦,心里多了几份忐忑和不安。
⑤上课了,老师特别叮嘱大家:“这黑板暂时不要擦,黑板上多了这几幅卡通画,是不是变得灵动、可爱起来了啊?”教室里响起响亮的声音“是!”
⑥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下醉到我心里。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
⑦那堂课,仿佛因为黑板上多了几幅卡通画,课堂纪律变得格外好,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讲起课来也格外精彩生动。本是信手涂鸦的几幅卡通画,竟受到了年轻的语文老师格外欣赏,还在黑板上保留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这份特别的礼遇,让我一下子迷上了画卡通画。那种喜爱不可遏止,仿佛有一种激情和冲动,每当画画时,我的眉毛上仿佛有蝉翼飞过,眼前一下明亮了许多。
⑧母亲看到我喜欢画,不仅给我买来许多画书,还送我去上卡通画培训班,这下,我画画的热情更高高了,画卡通成为我最大的课余爱好。不知不觉,教室后面黑板报上的插图成了我的“专利”,许多老师还请我在她们的备课本上画插图,同学们也喜欢请我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画上……我的卡通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欣赏。
⑨毕业的时候,我送给了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一本我画的画册。我在封面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蝉翼飞过我的眉。
⑩那个扎着两根羊角辫的语文老师含笑问道:“‘蝉翼飞过我的眉’是什么意思?”
⑪我说起了那个故事,说起了那些在黑板上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卡通画。我说:“老师,您就是飞过我的眉那只蝉翼。”
⑫老师听了,嫣然一笑。她还俏皮地用手做出一个飞翔的姿势,从我的眉前轻轻划过。
⑬我相信,那天有蝉翼飞过我的眉,让我看到了诗和远方。当我伏在案前画了一幅又一幅卡通画,心中充满欢喜和甜蜜。我常想,如果那天没有蝉翼飞过我的眉,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份美丽的爱好。
⑭我一直记得那天蝉翼飞过我眉的情景。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有尘埃在阳光里舞蹈,空气中有淡淡的馨香。(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画中的那些小动物一个个好像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它们在阳光里尽情地欢闹,迫不及待地要举行一场盛大舞会。(从修辞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4)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章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摘自互联网)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接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摘自互联网)
(1)请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上班族和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生活无聊空虚。
B.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少,说明我国上班族和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不高。
C.手机上瘾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如视力、记忆力变差,甚至会头晕、头疼。
D.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安娜”认为,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绑架”指用暴力把人劫走。这里把手机当作人来写,指饭桌上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
B.网友“木棉”认为,人们原本计划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干,根本原因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以至于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
C.“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问题,想要根治“手机依赖症”是没有可能的。
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因此人们才会如此依赖手机,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有人戏言,_______你想超量进食,_______请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②其实,抛开规范而科学的研究结论,仅从常识和经验判断,吃饭刷手机易多吃的结论也是成立的。③支持这个结论最简单的依据就是“一心不可二用”。④在吃饭时集中精力刷手机,对大脑信息的判断形成了干扰,吃就成了一件难以引起注意力的事,不经意间过量摄入的概率极高。
(1)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从短语结构来看,第④句中的“集中精力”属于 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