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原籍雁门,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以下是关于萨镇冰的三段史料:
史料一:萨镇冰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报效国家。
史料二:目岛炮台是刘公岛的门户,丁汝昌把守卫目岛炮台的重任交给了萨镇冰。从1月30日到2月6日,日军20多艘军舰炮击日岛,但萨镇冰始终没让日军向威海湾越进一步,经过8天殊死搏斗,虽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目岛炮台的炮都不能用了,萨镇兵只好奉丁汝昌命令,含泪率军撤回刘公岛。
史料三:慈禧赏识萨镇冰的才能,使他成为实际上的海军统帅。上任后撤消南北两洋水师建制,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并把海军分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近代方式组建海军。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命萨镇冰率舰支援。但萨镇冰最终决定默许革命,不久他托病离开舰队,并令各舰听命起义将领黄钟英指挥。随后在黄钟英率领下,海军宣布起义。民国时期,萨镇冰虽官至海军总长,但并不受重用。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来唁电,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可钦可仰。
(1)史料一说萨镇冰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当时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它的名称是什么?(1分)主要学习西方的哪个方面?(1分)
(2)史料二描述了1月30日到2月6日萨镇冰抗击日军的事迹,但没说时具体在哪一年,请你补充。(1分)萨镇冰含泪撤回刘公岛后,北洋水师的最终命运如何?(1分)
(3)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重点是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史料三中有哪些事例可以肯定评价萨镇冰?(2分,至少说出两条)
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公报
请回答:
(1)党的三代领导人分别是谁?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为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的三代领导人分别提出了哪些方针和政策?
(3)材料中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什么?“第二次飞跃”又指的是什么?
(4)随着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你怎样认识两岸的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什么时间完成?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什么历史现象?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3)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在这期间出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两弹元勋__________,县委书记________等。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之一。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 阅读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逐渐超过北方,请回答出宋代两个重要粮仓?(4分)
(3)材料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我国经济在宋朝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种经济格局最后在在哪个朝代形成?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个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