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骑自行车从图中的甲地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1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 B.华北平原 |
C.江南丘陵 | D.武夷山 |
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丁—戊 | D.己—庚 |
庚—辛之间的距离约为
A.150米 | B.300米 | C.500米 | D.600米 |
因纬度的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地形 | B.热量 | C.降水 | D.土壤 |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综合性 | D.区域性 |
下列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
B.系统内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对整个系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
C.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对整体自然环境的演变没有什么影响 |
D.今天的人类活动,不可能使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 |
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矿物质颗粒的大小 | B.透水能力的大小 |
C.透水程度的高低 |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
下列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叙述,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恐龙之间互相撕咬、残杀,而自取灭亡 |
B.地球上出现了比恐龙更庞大,更凶猛的动物,它们将恐龙统统消灭 |
C.由于全球性的地壳运动,将所有大小恐龙活活掩埋 |
D.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大气中尘土弥漫,植物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使恐龙没有食物来源而相继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