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原的秦王朝,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1)英国和秦王朝都曾经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在权限、性质方面的不同。
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美国《1787宪法》的内容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看下图,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看下图,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
——(美)弗兰克《白银资本》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所述历史现象对中国经济、思想和文学方面各产生了哪些影响?试从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没有维持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纟壬,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于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有一类文化遗产与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不同,它们反映的不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而是黑暗历史和残酷的暴行。
材料一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0年4月开始建造。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1号集中营,主要是关押政治犯和苏联战俘的监禁营
2号集中营,建于1941年10月,亦称比克瑙,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灭绝营
3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奴役营,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
材料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材料三圆明园遗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目的,请以史实说明其意义。
(3)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人呼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圆明园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你赞同吗?请谈谈理由。
材料一 1991年海湾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海湾战争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 伤亡人数 |
伊拉克军队 |
美军 |
其他国家军队 |
|
战斗伤亡 |
非战斗伤亡 |
|||
死亡 |
约2万人 |
148人 |
138人 |
192人 |
受伤 |
约8 万人 |
458人 |
2978人 |
318人 |
材料三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四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和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材料四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宣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